首页 >> 行业动态 >>其它 >> 消毒液未干,先别忙着下一步操作!
详细内容

消毒液未干,先别忙着下一步操作!

导 消毒液未干,不是小事。

微信图片_20210716164005.jpg


情景一

护士小郭为患者配制静脉输注的药液,当她用棉签蘸取碘伏,按照常规消毒法去消毒打开的注射液瓶盖,以注入针剂,完成药物配制。由于她这次蘸取的碘伏有点多,瓶盖上可看到积存的碘伏液,当她把抽好的药液用注射器往瓶内注入的时候,可清楚的看到,注射器里的药物和碘伏,就在她把针头插入瓶内的瞬间,二者在瓶盖上接触、相融,变成了醒目的红色!消毒液也有可能被注射器带入瓶内,配制好的这瓶药液是“报废”,还是继续给病人使用?护士小郭内心陷入两难的纠结!

情景二

护士小梅在医院门诊抽血检查,伸出胳膊就吓得扭头不敢再看了。突然,刺拉拉的锐痛从胳膊瞬间传遍全身,浑身紧张,不由自主的攥紧拳头。回头一看,胳膊采血处闪闪发光的消毒液,湿漉漉根本没有干。


小梅感到尖锐的刺痛从穿刺点顺着血管源源不断散布开来,采血完毕后都疼得不能用棉签用力按压。一周之内:穿衣服时候划过穿刺点周围都能引起疼痛,不小心按到的话好像有针扎一样。血管走形摸起来跟原来不一样,穿刺点附近血管摸不清。两周的时间:血管弹性没有恢复,穿刺点处明显硬结,按压略有疼痛,静脉炎发生。

解读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当护士在给病人穿刺的时候,也常常遇到过消毒液没有完全干透就穿刺的情况。消毒液顺着针眼会被带进去或慎入伤口,有的病人当时会反应很疼,但之后,也就没有下文了。 


在护理技能操作和培训中,护理人员也许都会有消毒液消毒之后,待干后才能下一步操作的印象。但是在平时工作中,大家较少遇到患者因为消毒液未干引起不良反应的过多反馈,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繁忙临床工作中,就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上述两个临床情景,让我们看到:小小消毒液,也能带来大问题。

对于皮肤消毒时,消毒液的使用,是这样的:

《基础护理学》注射给药法中,皮肤常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取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在5cm以上;待干后,用75%乙醇以同法脱碘,待乙醇挥发后即可注射。或用0.5%碘伏或安而碘以同法涂擦消毒两遍,无须脱碘。

配制药液时,消毒液消毒瓶塞,是这样的:

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待干。注射器内吸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将针头插入瓶内……


而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关于皮肤消毒液的使用,为保证皮肤消毒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彻底的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2)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是要在其效果最优、副作用最低的消毒浓度。


(3)消毒方式应以注射和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涂擦,涂擦范围直径≥5cm。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使用说明书。


(4)足够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皮肤消毒剂的暴露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不应该用无菌棉签或无菌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


在任何的操作规范中,消毒液都要自然待干,否则不仅达不到无菌操作要求;消毒液带入穿刺点会引起刺激,增加病人疼痛;消毒液对血管的化学刺激,也会引发静脉炎;配制药液时,消毒液被带入药瓶内,会发生化学反应,引发配伍禁忌或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消毒液的临床使用问题。要遵守操作规范,培养慎独精神,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

在具体细节上,要做到:

1、 配制药液时,棉签或棉球蘸取消毒液要适当,以挤不出液体为宜,按照常规消毒两遍,待干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 注射、针灸、各种穿刺等操作前进行皮肤消毒时,消毒液不宜过多,并做到“待干”,以避免造成患者操作时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3、 消毒时,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不应该再用无菌棉签或无菌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353719697
400851651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