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密克戎“多点开花”,10天攻下6省9城,今年春节还能好好过吗?奥密克戎已全国多点开花。 1月9日,天津首次报告奥密克戎本土病例,经多轮核酸全员检测后,现有感染者316例。 在天津首现“无出津史”的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前后,河南安阳也报告了同一传播链的外溢疫情,此轮疫情共发现404名感染者。 1月11日,上海一境外输入人员在“14+7”隔离期的最后一天外出买奶茶最终导致8人感染。 14日,中山、珠海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地新增的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基因测序初筛判断均为奥密克戎病毒,目前珠海疫情已波及同省的中山市和梅州县。 15日,北京、深圳首次发现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者。 北京、天津、河南安阳、辽宁大连、广东中山、广东珠海、广东深圳、广东梅州、上海,自1月9日,天津宣布首次确诊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者后,仅10天内,奥密克戎已经迅速传播至6省9地,感染者超700例。 源头不可溯 传播无规律 存在隐形感染者 与德尔塔变异株不同,奥密克戎甫一穿透筛检体系,就带来了多起源头不明甚至匪夷所思的“或然性传播”。 在天津,奥密克戎不仅穿透了入境检测体系和常规筛查体系,直接引发了市区的社区传播,还隐匿传播了至少14天,被发现时就已经“悄无声息”地传播了至少三代,没人知道它是如何来到市区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八点健闻,感染者年轻化、疫苗的接种以及奥密克戎本身的致病力下降使得一二代感染者不易察觉感染症状,也不会主动就诊。 不仅如此,核酸检测也很难检出这些感染者,一位传染病学家告诉八点健闻,一位接种了疫苗的年轻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可能两三天后就会转阴,“并不会有14天-20天等着你去溯源、筛检”。 这也意味着:人群中会一直存在着零星的隐形感染者。当感染者冒头时,人群中已经没有了完整的传播路径,再加上流调本身也需要时间,几个因素叠加,对于天津这样的非早期疫情,耗时耗力的流调也只能发现断裂的传播链。 17日,北京市疾控和深圳疾控先后发布溯源结果,称“不排除本起疫情由暴露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新冠病毒“物传人”再次引发担忧。 轻症为主、传播力强的奥密克戎传播路径更复杂、隐匿,映射到防控实践中便是溯源将会更加困难,甚至“无从可溯”。因此,多位专家提醒,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策略应该向阻断传播链倾斜,而不再去执着于溯源”。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解释,与德尔塔时代不同,“因为奥密克戎感染者轻症很多,源头难找,但传播力极强,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动态的清零原则上的话,分散太多精力关注源头,会影响整个防控形势”。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提出,比较可行的奥密克戎防控策略是“终末端防控”,即发现奥密克戎感染者后,首先要避免疑似感染者通过排队采样、聚集、转运就医、集中隔离等这些现有的常见方式再次传染他人,他建议说,春运期间,农村基层地区,如若发现个别疑似感染者,建议防控人员登门采样,就地居家隔离。 “动态清零”防线大考 全国多点开花的疫情形势,新毒王的“加持”,高度紧绷的“动态清零”防控策略,正不可避免地经历一场大考。 姜庆五向八点健闻表示,奥密克戎会给我国“动态清零”防控策略,带来比上一轮德尔塔病毒更严峻的挑战。主要因奥密克戎短潜伏期、快速传播,轻型病例比例高。“病毒传播不易察觉,就会给动态清零的监控带来更多挑战。”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八点健闻,关于奥密克戎,仍有诸多未知。例如,奥密克戎病毒广泛感染后,其免疫保护能够持续多久?大规模传播后,会在广泛人群中发生什么后果?新的变异株会不断出现? 在这种潜伏期短、传播迅速,轻症比例高,更难察觉的病毒面前,1例阳性即可触发的全员核酸,来人一律24小时核酸证明,有1例以上本土病例所在地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防疫导致的层层加码,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不少地方,为了防疫而推出的一刀切政策,正产生着在比奥密克戎更直接的高压,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比如西安,甚至正在产生某些次生灾害。 “越能精准防控,就越不需要花太大的代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对八点健闻说。 赵大海举了上海市的“最小”中风险地区作为例子——1月13日,上海宣布将位于静安区一家面积仅20平的奶茶店,被定为中风险地区。这家奶茶店关联了5名确诊人员,但因措施采取及时,隔壁的桂林米粉都可以照常营业。 然而,赵大海同样提到,“如果没有在最早期控制住,延后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付出的代价也将成倍增长。” 早发现是精准防控的重点,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然而,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尽相同,防疫水平也有所差异,倘若奥密克戎真在全国各地“敲门”,各地便也只能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控模式了。 一位公卫专家向八点健闻表示,在他看来,这是因为目前我国至少70%的城市,并未建立起精准防控的机制和能力。“如果不做全员核酸检测,只能眼睁睁看着疫情蔓延,把整个地区全部波及的最终结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精准防控”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只能是一种奢侈品。目前,大多数城市发现病例后,仍然只能是全市无差别化地进行快速、多轮次的全市市民核酸检测。 一例阳性即刻触发的寒风中的全员核酸,日渐扩大的封控区,忽然而至的封城,正常生活一夜之间变成奢侈;而对于跨地区的人员流动,从进城需持核酸证明,到14+7的隔离政策……一旦自己自己现在生活的城市,没人知道还能不能顺利回来。 在可见的未来,都将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春运,小城镇承压 两周后便是春节,即将到来的春运,不可避免,将带来几亿人的迁徙。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为病毒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一次潜在的机会,也在增加着防控与溯源的难度。 这种变化,既意味着防控工作难度的全面提升,也意味着防控工作重心的转移。 先前,无论是天津还是上海,都是超大城市面对奥密克戎的一次考验,而在春节期间,人员由大城市向地级市、区县与村镇流动的趋势,势必也会将疫情防控的压力转移至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