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就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像是在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已经悄悄过去了。一般会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的则会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易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节目助兴。
立秋吃水果叫“咬秋”。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吃完桃子后要把桃核藏起来。到除夕那天,再悄悄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大家对这个词应该一点也不陌生。秋风起,天气转凉,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这就叫“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很流行,这一天,家里会吃炖肉。另外,民间也流行称体重的习俗,与立夏时的做对比,体重减轻叫“苦夏”。
在立秋这天,很多人的家里都会买个西瓜,全家一起来啃,这就是“啃秋”了。在农村,“啃秋”范围则更广,西瓜、香瓜、玉米等,都可以称为“啃秋”。“啃秋”,实际上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一到,虽然气候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不宜特补,而适宜吃一些祛湿、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豆浆、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立秋后,在饮食上也要“增酸”,以提高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下列食物可供选择:
1、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所以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
1、西兰花。西兰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对于提高皮肤抗损伤能力、保持肌肤弹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蜂蜜。蜂蜜中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是皮肤绝佳的保养品。秋天多食用蜂蜜,还可润肺去燥,从内养外。
3、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防止皮肤过多分泌油脂。
4、鱼类。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消除损伤皮肤胶原及皮肤保湿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防止皱纹产生,是帮助女性延缓衰老的食物之一。
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立秋时节,经过几场秋雨洗涤,气温大大下降,此时凉爽舒适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1、爬山。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然,爬山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物来适应空气温度。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则要量力而行,以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2、慢跑。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经常处在空调房等密闭空间内,时常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因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我们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慢跑则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1、感冒发烧。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不少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有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另外,有关专家提醒,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专家还建议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用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雪上加霜。2、咽喉炎。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的食物,平时用嗓较多的人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3、骨头痛。不少中年人一到秋天便常觉得关节疼,也纳闷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单单一个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等到了秋天,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4、过敏。秋天,有时高温闷热,有时又秋雨连绵,闷湿无比。在如此变化极大的环境中,身体偶有不适,就易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表现为:困倦乏力,纳差腹胀,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头晕目眩,心悸多汗,易激动、多焦虑,并伴有旧伤痛发作等等。那么如何防治“秋季气象过敏症”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防御能力。秋天应适当“秋冻”,坚持冷水洗脸和冷水浴,以提高脸、鼻、喉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其次,每天收看(听)天气预报,按天气变化科学养生;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再次,平时多注意饮食的调理,以适应时令节气的变化,多食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品,如淡茶、绿豆汤、多种药粥、鱼肉禽蛋、海带、紫菜、梨等等。最后,“秋季气象过敏症”症状严重者可去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