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标准 >> 科学防护,个人防护用品怎么选?(一)
详细内容

科学防护,个人防护用品怎么选?(一)

国外疫情持续严峻,国内疫情亦不轻松,面对这场抗疫持久战,隔离、防护成为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但关于“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的讨论和纠结似乎又从来没有间断过:

  • 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到底穿什么?
  • 什么情况下建议采取二级防护?什么情况必须采取三级防护?
  • 不同的规范、指南的建议不完全相同,临床到底该如何执行?

image.png


什么是分级防护?不同级别防护中应该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国内最早提到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应按照“分级防护”并对“护级别”进行不同等级划分的规范是《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1-2016,该规范中,将防护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一级、二级和三级防护:

image.png

  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号)附件3《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将防护级别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并且明确提出,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image.png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会发布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也提到防护等级,包括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等。

image.png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就防护用品选用原则提到:医务人员应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在附件中针对不同区域和操作,给出了穿戴防护用品选用原则。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版指南均未提及具体的防护等级

image.png

  以上不止一个规范、指南提到防护用品选用时应遵照“分级防护”原则,但关于“分级防护”的具体定义,国内相关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笔者根据相关规范的描述,结合个人理解,将其总结为基于疾病不同传播途径,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或不同诊疗操作中,工作人员暴露风险的差异,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科学、规范、有效防护。简而言之,“根据暴露风险选择防护用品”。

分级防护&科学防护,到底怎么选?


  • 我们不应过度关注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必须穿什么,PPE选择没有固定搭配模式。比如呼吸科门诊医生日常接诊时可以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但并非一定要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 我们不应强调某个岗位、某个操作必须穿戴哪些PPE,相同的临床操作,其风险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比如常规核酸采样时,采样员戴防护口罩,穿隔离衣即可;但进入隔离病区为确诊患者采样时,则应穿防护服。
  • 防护用品不是穿戴的越多越好,不是级别越高越好,根据工作岗位或临床操作风险暴露的差异,选择合适的PPE,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兼顾穿戴者个人舒适度和成本效益,就是科学防护。
  • 科学防护,是选择防护用品永远的准则。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353719697
400851651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seo seo